官方微信 预约严师

龙新教育[官网]_高考辅导学校_艺考文化课培训_单招文化课

中考满分作文开头技巧总结

2017-9-3 12:01| 发布者: cdlxjyadmin| 查看: 1247| 评论: 0

摘要: 写好一个好开头,作文就成了一半,具体怎么写好开头,当然要从历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中找方法啦,成都龙新教育整理了一些资料,一起来跟随小编了解一下吧。

  一、开门见山亮观点
  这种开头方法,单刀直入,起笔直奔题意,能很快把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引入主题。给人干脆利落,入题快捷,不枝不蔓的感觉,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。
  其形式有:引用题目,直奔中心;揭示主旨,确定基调;概括内容,总领全文;提出论点,表明立场等。
  例:挥手自兹去,一半是洒脱,一半是留念。(中考满分作文《挥手自兹去》开头)
  二、形象描绘抓特征
  这种开头方法,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,把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先呈现在读者面前,能感染人,引起阅读兴趣。
  例:照片上臭美的丫头是谁?瞧瞧,本小姐。一个挺有个性的女孩。每天都用蓝头绳扎着马尾辫,辫子长得都快碰到屁股了,穿着随意但又不凌乱,白白胖胖的瓜子脸上嵌着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,弯弯的眉毛又宽又淡,不怎么好看,小巧玲珑的嘴巴能说会道,难怪外婆说我可以去当律师,脸颊两侧的小耳朵可灵了,一有什么动静,便马上汇报。左邻右舍都夸我聪明。(中考满分文《我呀,属猴的》开头)
  作者开头抓住自己独特的外貌进行描写,生动形象,给人留下印象,引发读者浓浓的阅读兴趣。且采用第一人称,娓娓道来,使人感到亲切。
  三、巧引妙改凸主题
  由于诗词、名言、警句等语言精粹、众所周知的特点,能揭示某种人生哲理,给人启示,还可帮助突出中心,增添文章丰富性和文化底蕴,因此巧引妙改能使文章的开头妙趣横生。“巧引”即在文章开头引用与文章所写内容有关的诗篇、名言、警句等,这样能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,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性,加强文章论述的权威性。“妙改”,即在文章的起笔处,对古语、俗谚、对联、行业术语、流行语、歌词、名言、诗文等进行引用、改写加入自己的文章中。
  例: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那是一方美丽的土地,一方让人无法割舍的土地。我把生命的根留在那里,那里,有一种声音,如微风,清清凉凉,滋润心田;有一种声音,如阳光,飘飘洒洒,洒满温情。那是海的洗礼浪的张扬,时时触碰着我瓢忽不定的心扉。(中考满分作文《那声音,常在我心田》开头)
  四、设置悬疑激兴趣
  就是在开头就陈述要点,提出问题;或把事件的结尾放在开头,吸引人寻根问底;或是让某关键环节藏头露尾,给人“雾里看花”之感;或用求异思维,反向立意,别出心裁,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。
  例:这天,汤姆从本市晚报上看到一则广告:“人体配件更换厂——还你一个崭新的自己!”汤姆很好奇,人体配件还能更换?是医院吧?太不可思议,人体部件难道能像汽车配件一样随意更换?(中考满分作文《丢》开头)
  这篇文章的开头提出问题,设置悬念,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,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下文,效果很好,无疑为本文评为满分作文增添了亮点。
  五、烘云托月造氛围
  这种开头方法,先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、地点和环境,然后再引出主题,能起到制造气氛,烘托人物心情和中心的作用,抒情味道浓。或借用某一情景作为媒介,从中引出要写的人或事,委婉舒展,引人遐想,并为下文叙述开拓思路。
  例:屋外的桂花树开满了花,轻风一吹,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,落在树下的小人头上、肩上。那个人就是我。见桂花飘落下来,我会挥舞着短短的手臂在风中自嗨。
  哇,好香的花朵呀,那种清香的感觉真是太美太美。(中考满分作文《我们携手走进童年》开头)
  这是一篇追忆童年的文章。这样的文章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,可这篇文章在组织选材上,作者有很明显的用心,下了一番工夫。童年可写的东西很多,作者只选了一个场景,即桂花树下,这个场景写得十分优美动人,颇有画意诗韵,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思。
  六、巧用修辞展文采
  修辞是文章的衣衫,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,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增添许多风采。
  打造“凤头”最妙的方法是灵活运用修辞。
  例:人与人之间的对话,就如缕缕阳光,悠然洒下,合成光束,照进心间,驱开不散的阴霾;又如丝丝细雨,翩然落下,汇成小河,流入心房,滋润原本干涸的心田;还如房檐的水滴,一滴一滴地坠落,最终滴穿了磐石坚硬的隔阂。(中考满分作文《对话》开头)
  这篇命题作文《对话》,思路相当开阔,开篇用排比、比喻,形象生动,以丰富的想象,设置了不同的意象,引出写作的中心。主体部分用“对话,在于心与心的沟通”、“对话,在于情感的表达”、“对话,在于彼此间的理解”三个提示性语句,总领写作角度,分三个层次,展示出清晰的写作思路。
1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刚表态过的朋友 (1 人)

相关阅读

相关分类